57赵心宽摸着掷弹筒放宽了心
枪械所的技术员赵心宽算是老军工了,三十出头的他是枪械所的技术骨干。
按胶东民间的话来说,赵心宽算是个巧么人儿,战场上收缴的外国武器零件残破了无法使用,到他手里就能反复琢磨着修复如新。
常见的步枪零件比较多,每次鬼子大扫荡后收缴的步枪多有损坏,送到千石村这边的枪械所,赵心宽总能和同事们把损坏的零件用铁匠红炉,还有他们自己造的铣床修复一新。
年复一年,修复了那么多枪械,赵心宽有些不满足了。尤其是经历过我方损失惨重的马石山惨案,赵心宽想亲手制造出炸药然后造出地雷、子弹。
他时常回想起马石山上,那么多的战友和乡亲们的死难惨状。如果那时候战友们手里有足够的武器装备,定能消灭更多的鬼子汉奸,定能减少战友和乡亲们的死难人数。
赵心宽把自己想制作出炸药的想法,对枪械所负责人周峰说了,周峰大喜,最近胶东战场上战友们捷报频传,但是各部队仍然缺少弹药。
上级指示,兵工建设应以弹药为主,枪械为辅。那么这不到二十人的枪械所要想有所突破,得从弹药着手。
制造炸药首先要先研制硫酸,赵心宽没日没夜靠在研制硫酸现场,制酸工人们赤脚踩拌泥浆,修建硫酸塔。
难题一个接一个,赵心宽们一个一个地解决难题,眼看硫酸就要制造成功,又一个难题来了:硫酸制造成功后,腐蚀性很强的硫酸用什么来盛放?敌方的兵工厂使用铅板制成器具来盛放硫酸。枪械所这么简陋的条件,上哪里找铅板去?
赵心宽和周峰愁了,愁的几个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。这天枪械所的几个小伙子出门帮乡亲们挑水、扫街,打猪草回来。
小伙子们有些累了,有个小伙子边吃午饭边嘟囔:“我今儿去帮忙挑水的老乡家那水缸太大了,我挑了四担水才装满。”
蹲在旁边吃饭的赵心宽听了顿时心里一亮堂:老百姓家家用着的大水缸多是陶器或者瓷器,烧制前后还要上一层釉,当然能耐得住这硫酸的腐蚀了。
周峰找到王大河说需要几只水缸盛硫酸,王大河说:“这很简单那,这东西不难找。”一会儿的功夫王大河就带着几个青壮年,找到了几口乡亲们家闲置的水缸,给枪械所抬过来了。这些大缸代替铅板,垒成缸室,解决了难题。
王大河担心盛硫酸的大缸敞着口有安全问题,特地出山到集市上卖缸的摊位上,定制了几个陶制缸盖,给了尺寸交了定钱,下一个集市就取回来了。
硫酸制造成功,制造炸药可就不难了。有了炸药,子弹、地雷的制造有了头绪。赵心宽高兴地睡了个好觉。
虽然上级的指示精神是把力度放到制造弹药上,可赵心宽心里的造枪梦想越来越踊跃。
但是步枪的部件和步骤过多,制造起来难度较大,赵心宽就瞄上了部件相对少的掷弹筒。
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轻型迫击炮,它的杀伤效果好,操作方便,携带方便,可以单兵携带和使用。
日军在战场上经常使用掷弹筒作战,八路军在与日军交战时有时会缴获到掷弹筒。
赵心宽有幸接到过维修掷弹筒的任务,在维修时他把掷弹筒一一拆开,弄明白了这武器的所有构件。
没有设备,赵心宽找到铁匠姜四哥和木匠王大米,三人琢磨着造出一台新式土铣床。赵心宽把各个构件的拆分图画了出来,姜四哥一看就明白。
周峰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工人,他们使用自制的特大风箱鼓风,几个棒小伙两人一组换着班,用大力拉动风箱使炉火始终保持必须的温度。
栓子一看红炉这边叮当叮当热闹的很,咧着嘴跑过来一会儿帮着拉风箱,一会儿帮着抡大锤,忙活的满头大汗却好像不知道累得慌,大伙干多久,他就陪着干多久。
赵心宽和大家忙活了一个月,成功制造出了掷弹筒和掷榴弹。有了第一个就有了第二个,做了好几个掷弹筒。军区首长高度赞扬赵心宽以及负责人周峰。
不久,赵心宽调离枪械所,去了专门制造武器的大型兵工厂。
临走那天,赵心宽上山套住了一只兔子,让炊事员加了萝卜炖上,请来王大河、姜四哥、王大米,周峰,还有栓子。
王大河听说是炖兔子,特地和他爹要了瓶地瓜烧拎过来,几个人边喝边吃边聊,到最后赵心宽半醉半醒呜呜地哭,边哭边说多谢大伙相助,制造出了珍贵的掷弹筒和掷榴弹,圆了梦想。
接着又呜呜哭着说:“可惜没能早点把掷弹筒造出来,如果早点造出来,也许能消灭进村的鬼子,也许灯窝叔就不会死。”
他这一哭,喝了酒的几个人,想起了马石山惨案中受难的八路军指战员,和死去的那好几百乡亲们,也都呜呜地哭,这些汉子们经历那么多磨难没掉过泪,今儿是趁着酒劲儿又悲又喜彻底放开了大哭一场。
栓子更是哭的哇哇的,扯着嗓子哭他那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娘。
